落实《手册》、夯实基础,奋力谱写“品质履约、精益建造”新篇章

来源:党群工作部 作者:党群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4-06-27 阅读次数: 1867 次

中国十七冶锚定“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以“强基础、降成本、保安全、拓市场”为抓手,坚定推进中冶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手册》在公司全方位、全层级的落地执行,加强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管理方法创新,充分应用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技术,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全要素进行合理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努力实现项目管理过程的安全优质、智慧高效和环保低耗,切实提升客户满意度,促进项目优质履约,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再转型再升级迈上新台阶。


聚焦“先”字抓组织谋划,强宣贯严考评提能力

学习贯彻《手册》是基础管理提升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抓手。2023年6月16日和7月4日,先后组织召开“中冶集团首届项目管理论坛暨《工程项目管理手册》发布会会议精神宣贯会”和《工程项目管理手册》落实会,传达手册发布会精神要义,对手册章节进行梳理、对比、分析,明确各部门分管业务相关章节的任务分工,构建横向“项目管理部牵头推广实施、各业务条线共同参与”和纵向“总部、二级单位和项目三级联动”的大宣贯体系,引导项目部带着制度、手册、标准、流程去干项目,提升项目基础管理能力、提高“以现场保市场”成效、提升企业美誉度与认可度。

公司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二级公司班子成员明确主体责任、目标任务和时间期限,全部下沉项目一线,针对《手册》落实落地精准督导、灵活指导、联合引导,通过党委会、总经理办公会、专题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手册》的学习贯彻,形成高点起步、波次推进、持续深化的宣贯热潮。下属16家分子公司第一时间召开《手册》宣贯会,覆盖所有项目经理部,受培人员达3000余人。各业务系统分别将手册内的相关要求、表格清单进行梳理,有效衔接《手册》要求与公司的管理模式,第一时间传达到二级公司进行替换、推广,有力推进《手册》宣贯走深走实。

根据《手册》管理要求,公司项目过程检查组重新修订项目过程考评标准,及时完善项目管理日常考评机制。针对公司考评细则的管理盲区,结合公司制度、手册内的相关要求以及行业内最新的标准规范,对检查标准进行了更新完善,将新标准推广应用到季度考评中。根据手册内《施工日志》管理要求,发布新版《施工日志》模板,并第一时间下发到各二级公司进行批量印刷,促进项目过程质量、安全、进度规范化管理,提升项目日常管理的可追溯性。

在推进相关表格、表单全面替换的同时,公司对各项目部组织进行了手册相关内容的随机考核考试。以手册概述、项目基础管理与进度管理、EPC项目设计管理、环境及绿色施工管理、分包管理、手册中表格的使用等方面为重点进行进行深入剖析,针对重点、短板盲区内容编制20套试题,每个项目部由项目经理、施工副经理、工程部部长三人答题,通过现场监考、远程视频监考等方式,对项目部的《手册》学习落实情况进行摸底,激励各级管理人员主动学习《手册》。

公司以新开工的达钢炼钢工程为冶金类样板项目,以界首明珠嘉园项目为非冶金类样板项目,率先运用《手册》,并收集问题、分析调查、制定措施、总结提高,全面提升《手册》的执行效果和公司管理水平。按照“勤考查、压责任、常监督”三步走的方式,促进手册考评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通过“检查、整改、督办、核实”闭环管理机制,切实抓好项目精细管理的“全过程”,不断营造“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的良好氛围。


聚焦“实”字抓问题短板,强策划严管控增效能

施工企业普遍存在EPC项目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设计、采购、施工的融合,项目策划水平不高、项目管理精细管理水平不够等方面的短板问题。中国十七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推广实施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手册》作为“工具书”“指导书”的作用,加强项目顶层设计,加强设计管理、以设计为主导开展项目管控,向精细管理、精益建造发力,促进项目的高标准策划、高水平创效和有效过程控制。

公司根据《手册》的规范要求,修订发布项目组织策划指导书,要求新开工项目的策划必须执行《手册》中策划编制的相关要求,为后期项目有效开展提供顶层设计。按照《手册》关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公司强化EPC工程总承包管理中设计体系建设,在项目管理部配备设计管理专职副部长,设置设计管理室,下属公司、项目部按照企业保障层、总包管理层、专业管理层三级管控思路,相应完成组织机构建设。

聚焦设计管理短板、挖掘项目创效潜能。界首项目在图纸设计之前,提前介入图纸设计,实现施工与设计深度融合,在主体结构、二次结构、装饰装修、机电、施工措施、其他等六大项25小项实现设计与建造深度融合。比如塔吊基础与结构一体化施工,现场施工道路与正式路基一体化施工,水电线盒一体化采购施工,临时栏杆正式化一体化采购施工,过程中以深化设计和双优化的思路进行设计管控,避免设计超概,实现降本增效,在电气、消防、地库永临结合上节约成本近170万元,在绿化永临结合上降低成本约40万元。

加强组织策划,优化顶层设计。项目部成立伊始,确立以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和商务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铁三角”,制定了项目管理目标,落实人、机、物、法、环等各种要素策划,为项目实施提供顶层设计。聚焦总图优化,冶金项目规划好大型吊装机械布置、保持现场物流畅通尤为重要,如照片所示,达钢项目高峰期5台塔吊、8台大型履带吊同时施工,合理规划机械进出场时间、做好塔吊、履带吊之间的相互防撞方案,保障了项目的有效推进。

加强施工工艺策划。达钢项目采用“双塔楼双单元同步”、“设备与钢构同步”、“附属与主体结构同步”等工艺,如炼钢塔楼、提钒塔楼均配置单独的分包、机械资源,实现同步施工。烟道、蒸发冷、除氧器、汽包等大型设备进场时间与钢结构安装匹配,实现同步安装。工艺钢结构、小型设备、介质配管等子项建设与主体结构保持同步,减少工程收尾工作量,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双塔楼齐头并进、高效协同。

加强施工工期策划。达钢项目团队对开工以后一年整的工期进行统计,扣除春节、雨雾天后仅有213天,有效工日率仅为62%,时间利用率非常低,给工程推进带来了严重困难。项目部积极应对,采取了“雨天穿插干、雾天低空干、夜间挑灯干”等措施,增加更多有效的施工时间,确保了总进度计划及重大节点的实现。目前该项目的重大节点均提前完成,整体工期比合同工期提前30日左右,且安全、质量状态受控,获业主表扬。

聚焦“精”字抓品质履约,强基础保安全拓市场

履约品质好不好,关键看项目一线的基础管理。公司着眼夯实项目基础管理、提升精益建造水平,在全过程管控中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质量提升氛围,通过推广先进技术、运用科技平台、升级管理举措等手段,增强项目安全生产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推进快速建造、安全建造、品质建造。

严控质量,升级管理措施。公司健全质量管控体系,紧盯施工流程的优化、施工工艺标准的把控以及验收标准的严格执行,提高工程质量全过程管控策划的深度和针对性,发布质量一票否决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质量考核细则以及各类技术方案39份。达钢项目炼钢、提钒主操作平台的高支模地基使用正式地坪代替,既保证了脚手架搭设的稳定性、安全性。压实基层主体责任,常态化进行监督检查、督导问题整改,切实提升项目履约品质,该项目完成检验批1764个,一次验收合格率 96.2%。

创新引领,优化工艺技术。中冶集团“181计划”项目《基于数字孪生的大型转炉本体智能安装系统》在达钢项目成功落地,通过视觉感知、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手段实现转炉的自动吊装、自动移动、精准就位。大规模使用线下组装、模块化吊装技术,如氧枪阀门站、屋面结构、除尘管道支架、除尘罩、墙架、推炉台架的模块化吊装,据统减少高空作业,降低安全风险,同时节约施工成本。

数字监督,赋能智慧管理。大力推进“数字十七冶”与“安全十七冶”的有效融合,以智慧化赋能安全管理。如在达钢项目现场设置7处智能监控,可在手机端实时查看监控画面;通过在高支模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及声光报警,可以在WEB、手机端可随时监控其安全状态,当监测数据异常时,系统自动推送给相关人员,能够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每日使用无人机对高空作业抽查巡检。

因地制宜,做到本质安全。按照中冶集团“防高坠”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编制形成“防高坠”专项施工方案,对集中高处作业点进行定点全过程监督旁站,对分散的高处作业点开展流动巡查,上下班时段驻点旁站确保施工人员上下通道安全通畅。根据达州气候特点,达钢项目推出针对性强的安全管控措施,如夏天闷热多雨,设置带饮水机、冷风机的封闭式清凉驿站和防暑降温药品应急点,安装小型可移动式休息棚躲避阵雨,冬季雾天施工方案保障雾天低空施工安全。

竞争在市场,竞争力在现场。达钢项目凭借优质履约,在达州市和冶金行业内得到高度认可,成为达钢搬迁基地的“网红打卡地”和标杆工程,通过以干促揽,斩获达州空铁创业园道路项目、国内首个短流程宝钢湛江钢铁零碳炼钢工程。在《手册》的落地执行中,各在建项目深入推进精细管理、精益建造,基础管理能力持续夯实,经营质效稳步提高,顾客满意度达 92.25%,项目利润率同比提高5 %,事故死亡率下降10%以上,44项工程荣获国家和省市级优质工程,公司也荣获了2023年中国五矿突出贡献奖和中冶集团市场营销先进集体。


2024年是基础管理提升三年专项行动的“提升年”,中国十七冶将持续贯彻落实中冶集团《工程项目管理手册》,以“强基础、降成本、保安全、拓市场”为抓手,不断强化项目基础管理提升工作,以成本管控为目标推进精益管理,为全面实现中冶集团“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