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至20日,中国十七冶分别与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的2项“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多场景的新型建筑3D打印软硬件一体化关键技术与装备》《长线型市政公共设施数字孪生建模与性态识别推演关键技术》2024年度进展汇报会暨示范工程实施方案论证会分别在珠海市、重庆市顺利召开。
年度总结会现场
《面向多场景的新型建筑3D打印软硬件一体化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编号:2023YFC3806900)项目专家组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中国建材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建筑材料研究总院董事长郅晓等7位专家组成。项目旨在通过完善建筑3D打印基础理论,开发“工厂预制—原位建造”装备,搭建面向建筑3D打印的“生成找形—路径控制—感知定位”软件平台,全面构建软硬件一体化多源固废循环材料精准利用技术,搭建多源固废循环材料新型建筑3D打印标准化体系,突破固废材料循环利用瓶颈,实现多场景示范应用,将为提升我国城市建筑的功能品质、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建筑工业化,提供创新科技支撑。项目总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士、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袁烽教授,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等60余人参会。会上,欧进萍院士、袁烽教授为3个示范工程项目授牌。
年度总结会现场
《长线型市政公共设施数字孪生建模与性态识别推演关键技术》(项目编号:2023YFC3805900)项目专家组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住建部信息化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王静等3位专家组成。项目是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实现长线型市政公共设施全寿命周期的实时数字交互映射为目标,将建造运维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交叉融合,构建数字孪生建模与性态识别推演等的基础理论、方法体系、关键技术和示范平台,进一步提升我国长线型市政公共设施数字化和智能化建造运维水平。项目总负责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士、国家杰青郭彤教授,课题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等30余人参会。会议论证了项目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两个项目主管单位——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战略研究与区域发展处副处长孙新章线上参加两项会议,就两个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产出、成果评定、经费执行等方面问题提出要求,祝愿项目顺利推进。两个项目专家组对项目2024年度总体实施进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对项目的实施方向及工程示范要点给出了指导性建议。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在2024年度各项研究工作进展顺利、经费使用情况良好、节点控制到位,各项考核指标达成,总体进度符合任务书要求。
两个项目研发总经费106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专项资金3880万元,十七冶作为参与单位获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近200万元。十七冶承担两个项目中的《典型工程数字孪生智慧运维平台示范应用》《预制装配功能性构件3D打印技术与应用示范》《大尺度3D打印闭环控制共性技术与单体建筑示范应用》等5项重要子课题的研究与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当前我国最高级别的研发项目,代表了该领域顶级水准的科技力量。一直以来,中国十七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创新决策部署和国务院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科技自立自强工作要求,坚持开展有组织科研,积极参与集中攻克国际科技前沿的重大挑战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技术瓶颈,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不断加强基础性、紧迫性、引领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功能,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2025年,公司将积极抢抓机遇、深化科技创新、坚持示范引领,进一步推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工程筹划与遴选工作,与项目牵头单位和课题单位深度交流探讨,打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标志性应用场景,打造“四化”核心示范工程,努力将公司打造成为全国一流、行业领先的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建筑运营服务商。(技术质量管理部、西北公司 钱元弟、胡义)